從宏觀經濟來看,「標準工時」有利經濟。但我有一個疑問。假設有位洗碗工人,原本每周工作 52 小時,月入 $6,319 。標準工時實施後僱主為免更多開支將工時調整至每周 44 小時,每月入減少至 $5,346 ,因此收入比過去減少 $973 。對低下階層來說,可能正因為收入減少數百元而嚴重影響生活,他們應怎樣解決這個問題?「標準工時」應能保障許多文職工作人員,減少無薪加班,但又有沒有考慮到低下階層的實際所需?我相信會有些人寧可加班多賺多一點錢,甚至有些工作狂喜歡長時間工作。
另外飲食行業有一種叫「落場」的機制,即在下午茶等非繁忙時段中場休息,類似大學生活的「天地堂」,我質疑「標準工時」實施後,飲食行業會增加更多「落場」的時間,職員收入可能因而減少,但生活時間卻沒有增加,某程度上失去了「標準工時」的意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